为什么刺槐比济南开花晚
- 百科生活
- 2025-02-02 10:50:08
- 1
大自然的语言(阅读理解 几千年来,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、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,据以安排农事。杏花开了,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;桃花开了,又好像在暗示...
大自然的语言(阅读理解)
几千年来,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、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,据以安排农事。杏花开了,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;桃花开了,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。布谷鸟开始唱歌,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:“阿公阿婆,割麦插禾。”这样看来,花香鸟语,草长莺飞,都是大自然的语言。
② 这一类的自然现象,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。“物”主要是指生物(动物和植物), “候”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所称的气和候。在两千多年以前,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,把在寒暑的影响下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分为七 十二候。物候知识的起源,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。
自然的美,如诗般充满韵味,内涵丰富。我欣赏它,心旷神怡;我阅读它,爱不释手。自然的美是一幅绝世佳作,我沉浸其中,乐此不疲……雪花,冬之使者,赐予我们纯净的白。冬日的白色无处不在,地面、车辆、房檐,目之所及皆是如此。雪花飞舞,如同漫天的蒲公英,或是漂泊世界的伞兵,随意舞动。
阅读《大自然的语言》节选,完成15—18题。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?首先是纬度。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,候鸟也来得越晚。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而异,大陆性气候显著,冬季南北温差大,夏季却相近。春季华北地区感到短暂,冬天结束,夏天到来。经度差异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。
为什么说物候的地域性和历史变迁是分不开的
首先是纬度。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,候鸟也来得越晚。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。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,冬冷夏热。冬季南北温度悬殊,夏季却相差不大。在春天,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。
指向或说定义不同,聚居地也自然就不同了。 第二是地域性的——无论怎样定义,苗族作为一个民族,其所定居、聚居的地域,在历史上也是有调整和改变的。及至今天,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,在“少数民族”当中,属于“多地聚居”的“较大者”。
不论地域性和普遍性,就其表达形式的类似来看,说明当初某条农谚可能发源于某一地区,随着传播开去,各地就按照自己地区的特点(如作物的、耕作制的、季节的、口语习惯等)予以变通,最明显的如播种期,几乎“××早,××迟,×××正当时”成为各地农谚的共同表达公式了。
《大自然的语言》选段阅读理解
(4)“若干天”表估计的数量,有范围,不一概而论,措词严谨;“一星期”绝对化,反而不准确。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。(大意对即可)造成这种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高下的差异。
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逻辑顺序 (意对即可)(1)纬度、经度、高下的差异、古今的差异。 (2)①引领下文;②运用设问,启发读者注意和思考,激发阅读兴趣。
不能,若去掉“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”,则成“在地球上,年年如是,周而复始。”,而地球气候不都如此。杏花“传语”;桃花“暗示”;布谷鸟“唱歌”。即:传语、暗示和唱歌。说明的是大自然现象。是指草木荣枯、候鸟去来等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sldd02.com/26151.html